GB/T 4334-2020 金屬和合金的腐蝕 奧氏體及鐵素體-奧氏體(雙相)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方法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奧氏體及鐵素體-奧氏體(雙相)不銹鋼晶間腐蝕試驗方法的試樣、試驗溶液、試驗儀器和設備、試驗條件和步驟、試驗結果評定及試驗報告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檢驗奧氏體不銹鋼及鐵素體奧氏體雙相不銹鋼(以下簡稱雙相不銹鋼)的晶間腐蝕傾向。包括以下試驗方法:
a) 方法A:10%草酸浸蝕試驗方法
檢驗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的篩選試驗,試樣在10%草酸溶液中電解浸蝕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被浸蝕表面的金相組織,以判定是否需要進行方法B、方法C、方法E等長時間熱酸試驗。在不允許破壞被測結構件和設備的情況下,也可以作為獨立的晶間腐蝕檢驗方法。
b)方法B:50%硫酸硫酸鐵腐蝕試驗方法
將奧氏體不銹鋼置于50%硫酸硫酸鐵溶液中經煮沸試驗后,以腐蝕速率評定晶間腐蝕傾向。
c) 方法C:65%硝酸腐蝕試驗方法
將奧氏體不銹鋼置于65%硝酸溶液中經煮沸試驗后,以腐蝕速率評定晶間腐蝕傾向。
d) 方法E:銅-硫酸銅-16%硫酸腐蝕試驗方法
將奧氏體不銹鋼、雙相不銹鋼置于銅-硫酸銅-16%硫酸溶液中經煮沸試驗后,用彎曲法或金相法判定晶間腐蝕傾向。
e)方法F:銅-硫酸銅-35%硫酸腐蝕試驗方法
將奧氏體不銹鋼、雙相不銹鋼置于銅硫酸銅-35%硫酸溶液中經煮沸試驗后,用彎曲法或金相法判定晶問腐蝕傾向。
f)方法G:40%硫酸-硫酸鐵腐蝕試驗方法
將奧氏體不銹鋼.雙相不銹鋼置于40%硫酸-硫酸鐵溶液中經煮沸試驗后,用彎曲法或金相法判定晶間腐蝕傾向。
本標準中各試驗方法不適用于用來預測不銹鋼在其他介質條件下的抗晶間腐蝕性能,也不適用于預測不銹鋼對其他腐蝕形式(如點蝕、均勻腐蝕、應力腐蝕等)的耐蝕性能。
2、取樣及制備
2.1 壓力加工鋼材的試樣從同一爐號、同一規格和同一熱處理批次的鋼材中取樣。
2.2 鑄件試樣按GB/T 2100規定,從同一爐號鋼水澆注的試塊中取樣。含穩定化元素鈦的鋼種,在該爐號最末澆注的試塊中取樣。
2.3 焊管試樣從同一爐號、同一規格和同一熱處理批次的焊管中取樣。
2.4 焊接試樣從與產品鋼材相同且焊接工藝也相同的試塊上取樣。
2.5試樣表面宜接近產品原始表面狀態。對于有焊接接頭的試樣應盡可能包括母材、熱影響區以及焊接金屬的表面。用方法A判定凹坑組織時應檢驗斷面。單個試樣總表面積應不小于5cm² ,方法E、方法F、方法G試樣尺寸及制備要求見表2。
2.6 試樣采用機加工進行切取.如用剪切或其他方法時應通過切削或研磨的方法除去剪切的影響部分。
2.7 方法A試樣被檢查的表面應拋光,以便進行腐蝕和顯微組織檢驗。
2.8 方法B、方法C、方法E、方法F、方法G試樣上有氧化皮時,要通過切削或研磨的方式除去。需要敏化處理的試樣,應在敏化處理后進行研磨。不能進行研磨的試樣,可以進行酸洗,表面不能過酸洗。不能進行研磨或酸洗處理的試樣,熱處理時,表面不能氧化。
2.9 方法B、方法C、方法E、方法F、方法G試樣切取及表面磨制過程中應防止表面過熱,加工后的試樣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應不大于0.8μm,對無法精磨的試樣,根據雙方協議也可以采用其他表面粗糙度。
3、試樣的敏化處理
3.1 對于超低碳不銹鋼(碳含量不大于0.030%)和穩定化不銹鋼(添加鈦或鈮),在評價其本征晶間腐蝕敏感性時。試驗前應對試樣進行敏化處理、試樣的敏化制度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對于奧氏體不銹鋼,推薦的敏化制度為650 C士10 C保溫2 h,空冷。對于雙相不銹鋼推薦的敏化制度為700 C士10 C,30 min,水冷;也可采用650 C士10 C,10 min,水冷。
3.2 對于其他的不銹鋼,試樣是否需要敏化處理和采取何種敏化處理制度。由產品標準或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3.3 焊接試樣一般以焊后狀態進行試驗。對焊后還要經過350 C以上熱加工的焊接件,試樣應在焊后進行敏化處理。敏化處理制度由供需雙方協商。
3.4試樣的敏化處理應在研磨前進行。敏化前和試驗前應用適當的溶劑或洗滌劑(非氯化物)對試樣進行除油并干燥。
標簽:
容大客戶服務熱線
17766358885






蘇公網安備 320205020001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