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比與鍛造流線,存在有何利弊?
1.鍛造比
在塑性成形時,常用鍛造比(Y)來表示變形程度。鍛造比的計算公式與變形方式有關(guān),通常用變形前后的截面比、長度比或高度比來表示:
拔長時的鍛造比:Y拔=So/S
鐓粗時的鍛造比:Y鐓=Ho/H
式中:So、S——毛坯變形前后的截面積;
Ho、H——毛坯變形前后的高度。
在鍛造過程中,鍛造比對鍛件的機械性能有直接影響。隨著鍛造比的增加,金屬的力學(xué)性能顯著提高,這是由于組織致密程度和晶粒細化程度提高所致。結(jié)構(gòu)鋼鋼錠的鍛造比一般為2~4,各類鋼坯和軋材的鍛造比一般為1.1~1.3。

2.鍛造流線
鍛造時,金屬的脆性雜質(zhì)被打碎,順著金屬主要伸長方向呈碎粒狀或鏈狀分布;塑性雜質(zhì)隨著金屬變形沿主要伸長方向呈帶狀分布,這樣熱鍛后的金屬組織就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稱為鍛造流線,也稱流紋。當達到一定的鍛造比后,由于鍛造流線明顯形成,金屬沿流線縱向上的力學(xué)性能尤其是塑性和韌性將顯著高于流線橫向,如圖5—5所示。因此,熱成形時應(yīng)力求使工件上的鍛造流線分布合理。圖5—6a所示的鍛造曲軸的流線分布較合理,工作時的最大正應(yīng)力方向與流線方向一致,切應(yīng)力方向與流線方向垂直,且流線沿零件輪廓分布而不被切斷。圖5—6b所示的切削成形的曲軸,其流線分布不合理,易沿軸肩產(chǎn)生裂紋。
3.鍛造流線的利弊
鍛造就是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之間),采用錘擊或靜壓等形式,讓鍛件變形,這個變形過程就是鍛造流線的形成過程。鍛造流線對要求較高的鍛件非常重要,如軸承套圈,需要保證鍛造流線成同心環(huán)形,可以有效提高軸承的強度和使用壽命,再如錘頭鍛件,需要鍛造流線和錘頭受力方向一致,也可以提高錘頭的搞打擊能力。如果鍛造流線方向和鍛件將來的主要受力方向處理不好,容易出現(xiàn)鍛件質(zhì)量問題。
標簽:
容大客戶服務(wù)熱線
17766358885






蘇公網(wǎng)安備 320205020001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