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腐蝕與全面腐蝕的比較
按腐蝕破壞形態的區別可以將金屬材料的腐蝕分為全面腐蝕和局部腐蝕兩大類。所謂全面腐蝕是指腐蝕發生在整個金屬材料的表面,即金屬表面各處的腐蝕速率相同,其結果是導致金屬材料全面減薄;局部腐蝕則是指腐蝕破壞集中發生在金屬材料表面的特定局部位置,而其余大部分區域腐蝕十分輕微,甚至不發生腐蝕。局部腐蝕破壞性較前者嚴重。
全面腐蝕
全面腐蝕現象十分普遍,既可能由電化學腐蝕原因引起,例如均相電極(純金屬)或微觀復相電極(均勻的合金)在電解質溶液中的自溶解過程,也可能由純化學腐蝕反應造成,如金屬材料在高溫下發生的一般氧化現象。通常所說的全面腐蝕是特指由電化學腐蝕反應弓|起的。電化學反應弓|起的全面腐蝕過程的特點是腐蝕電池的陰、陽極面積都非常微小,且其位置隨時間變幻不定,由于整個金屬表面在電解質溶液中都處于活化狀態,表面各處隨時間發生能量起伏,某一時刻為微陽極(高能量狀態)的點,另一時刻則可能轉變為微陰極(低能量狀態) ,從而導致整個金屬表面遭受腐蝕。
全面腐蝕盡管導致金屬材料的大量流失,但是由于容易檢測和察覺,通常不會造成金屬材料設備的突發性失效事故。特別是對于均勻性全面腐蝕,根據較簡單的試驗所獲數據;就可以準確地估算設備的壽命,從而在工程設計時通過預先考慮留出腐蝕裕量的措施,達到防止設備發生過早腐蝕破壞的目的。控制全面腐蝕的技術措施也較為簡單,可采取選擇合適的材料或涂層以及緩蝕劑和電化學保護等方法。

局部腐蝕
局部腐蝕是由于電化學因素的不均勻性形成局部腐蝕原電池導致的金屬表面局部集中腐蝕破壞,其陽極區和陰極區一般是截然分開的可以用肉眼或微觀檢查方法加以區分和辨別,通常陽極面積比陰極面積小得多。局部腐蝕原電池可由異類金屬接觸電池,或由介質的濃差電池,或由活化鈍化電池構成;也可以由金屬材料本身的組織結構或成分的不均勻性以及應力或溫度狀態差異所引起。根據形成局部腐蝕電池的原因和腐蝕特點,可將局部腐蝕主要分為電偶腐蝕、點蝕、縫隙腐蝕、晶間腐蝕、選擇性腐蝕,以及應力和腐蝕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腐蝕(如應力腐蝕開裂、氫損傷、腐蝕疲勞、磨損腐蝕)六種。
局部腐蝕與全面腐蝕的比較
與全面腐蝕相比,局部腐蝕造成的金屬材料的質量損失雖然不大,但其危害性卻要嚴重得多,如點蝕能導致容器或管道穿孔而報廢應力 腐蝕則會導致構件的承載能力大大降低。另外,局部腐蝕造成的失效事故往往沒有先兆,一般為突發性的破壞,通常難以預測,局部腐蝕破壞的控制也較為困難,因此,在工程實際中由于局部腐蝕導致的事故比全面腐蝕多得多。各類腐蝕失效事故事例的為局部腐蝕破壞;調查結果表明全面腐 蝕僅占約20%,其余大約80%為局 部腐蝕。局部腐蝕中又以點蝕、縫隙腐蝕、應力腐蝕和腐蝕疲勞形式最為突出。
標簽:
容大客戶服務熱線
17766358885






蘇公網安備 320205020001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