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腐蝕試驗原理和試驗步驟
電化學腐蝕試驗原理
每種金屬浸在一定的介質中都有一定的電位,稱之為該金屬的腐蝕電位(自然電位),腐蝕電位可表示金屬失去電子的相對難易,腐蝕電位愈負愈容易失去電子。
當金屬的電位比腐蝕劑的還原反應或與它接觸的其它金屬的電位低時,產生腐蝕電流,發生腐蝕。在腐蝕電流的作用下,作為微電池陽極的金屬不斷溶解,導致腐蝕破壞。
在自然腐蝕過程中,陽極區由于氧化反應釋放出的電子移向電位較高的陰極區,陰極區吸收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子不會在陰極積累。
當腐蝕體系在外加陰極電流作用下,陽極釋放電子的速度加快,陰極還原反應不能及時吸收陽極釋放出的電子,則電子在陰極積累,使陰極的電位偏離其自然腐蝕電位,向負方向變化,這就形成了阻極極化。
電極上通過的電流密度越大,電極電位偏離程度也越大??刂仆饧与娏魇蛊溆尚〉酱笾饾u增加,便可以測得一系列對應于電流的電位值。
把極化電流對陰極電位E作圖,即得到陰極極化曲線。
測定極化曲線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恒電位法,恒電流法。

恒電位法原理
I=f(E)
以電位為自變量,通過調節使電極恒定在某一電位,測量相應的極化電流值;
然后把電位恒定在另一數值上再讀取新的極化電流值,這樣逐點地測定,得到相應的極化電流隨電位變化的函數關系。
控制電位以規定的速度連續線性變化,同步地記錄相應的電流隨電位的變化,自動給出極化曲線,這就稱為動電位掃描法。這種方法具有恒電位的性質,故也稱為恒電位掃描法。
“動”和“恒”分別指的是電位的給定方式和研究電極的電位跟隨給定電位而保持在給定電位值。
實驗內容和步驟
A、配制3%NaCI溶液
稱取6克NaCI倒入燒杯,加入適量蒸餾水,攪拌至完全溶解,移入容量瓶,并加蒸餾水到刻度線,配成均勻溶液。
B、配制飽和KCI溶液
在燒杯中倒入50mL蒸餾水,稱取約6克KCI倒入燒杯,攪拌,直至燒杯中- -直保持有少許KCl晶體。
C、打磨工作電極
將工作電極依次用400#、600# 及1000#耐水砂紙打磨,用無水乙醇清潔表面,晾干待用。
D、連接電解池
將工作電極、輔助電極插入電解池內,參比電極應放入套式鹽橋內,然后與測試系統的三根對應電纜相連。
標簽:
容大客戶服務熱線
17766358885






蘇公網安備 320205020001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