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間腐蝕評價測試——容大檢測
晶間腐蝕是金屬在適宜的腐蝕環境中沿著或緊挨著材料的晶粒間界發生和發展的局部腐蝕破壞形態。晶間腐蝕從金屬材料表面開始,沿著晶界向內部發展,使晶粒間的結合力喪失,以致材料的強度幾乎完全消失。材料或構件的晶間腐蝕評價方法主要包括浸泡試驗、電化學測量等。
晶間腐蝕的浸泡試驗主要包括: 草酸浸蝕試驗, 硫酸-硫酸鐵腐蝕試驗, 硝酸腐蝕試驗,銅-硫酸銅-16%硫酸腐蝕試驗等。
沸騰硝酸試驗要求在65%的沸騰HNO3中進行五個周期(48h/周期)的試驗,每經一個周期試驗后均要更新試驗溶液,最終以試樣的質量損失來評定試驗結果,在某些情況下輔以肉眼或顯微鏡觀察晶粒脫落的情況。
酸性硫酸鐵試驗是一種以Fe2(SO4)3為鈍化劑,以H2SO4為去鈍化劑的雙試劑試驗方法。可以用它檢驗非穩定化奧氏體不銹鋼由碳化鉻析出而引起的晶界腐蝕和穩定化不銹鋼有碳化鉻和σ相所引起的晶間腐蝕。該法還可用來檢驗耐酸鋼和耐蝕合金因晶界貧鉻、貧鉬或析出σ相而引起的晶間腐蝕傾向。
酸性硫酸銅溶液試驗是應用最早的晶間腐蝕試驗方法,也稱為Hatfield法、Krupp法或Strauss法。試驗溶液中CuSO4為鈍化劑,H2SO4則起加速腐蝕的作用。
1958年Warren首先建議采用10%HNO3+3%HF溶液作為評定含鉬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敏感性的定量試驗方法。該方法適用于檢驗含鉬奧氏體不銹鋼由于晶界貧鉻所引起的晶間腐蝕傾向。試驗時的溫度要求是70℃±0.5℃,以2h為一個周期,共兩個周期,試驗結果根據質量損失評定。
涉及測試:晶間腐蝕試驗
標簽:
容大客戶服務熱線
17766358885







蘇公網安備 320205020001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