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的原因
不銹鋼就是不容易生銹的鋼鐵,不銹鋼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鉻),只有當Cr含量達到一定值時,鋼材有耐蝕性,不銹鋼一般Cr含量至少為10.5%。不銹鋼的耐蝕機理為鈍化膜理論,即其表面形成一層極薄而堅固細密的穩定的富Cr鈍化膜,防止氧原子繼續滲入、繼續氧化,從而達到防銹蝕的能力。

晶間腐蝕的產生機理
晶間腐蝕是一種常見的局部腐蝕, 腐蝕沿著金屬或合金晶粒邊界或它的臨近區域發展, 而晶粒腐蝕很輕微,這種腐蝕便稱為晶間腐蝕,這種腐蝕使晶粒間的結合力大大削弱。嚴重的晶間腐蝕,可使金屬失去強度和延展性,在正常載荷下碎裂。現代晶間腐蝕理論, 主要有貧鉻理論和晶界雜質選擇溶解理論。
常用的奧氏體不銹鋼, 在氧化性或弱氧化性介質中之所以產生晶間腐蝕, 多半是由于加工或使用時受熱不當引起的。所謂受熱不當是指鋼受熱或緩慢冷卻通過450~850 ℃溫度區, 鋼就會對晶間腐蝕產生敏感性。所以這個溫度是奧氏體不銹鋼使用的危險溫度。不銹鋼材料在出廠時已經固溶處理,所謂固溶處理就是把鋼加熱至1050~1150 ℃后進行淬火, 目的是獲得均相固溶體。奧氏體鋼中含有少量碳, 碳在奧氏體中的固溶度是隨溫度下降而減小的。如0Cr18Ni9Ti , 在1100 ℃時, 碳的固溶度約為0. 2 % , 在500~700 ℃時, 約為0. 02 %。所以經固溶處理的鋼,碳是過飽和的。
當鋼無論是加熱或冷卻通過450~850 ℃時,碳便可形成( Fe 、Cr) 23C6 從奧氏體中析出而分布在晶界上。( Fe 、Cr) 23C6 的含鉻量比奧氏體基體的含鉻量高很多, 它的析出自然消耗了晶界附近大量的鉻, 而消耗的鉻不能從晶粒中通過擴散及時得到補充, 因為鉻的擴散速度很慢, 結果晶界附近的含鉻量低于鈍化必須的的限量(即12 %Cr) ,形成貧鉻區, 因而鈍態受到破壞, 晶界附近區域電位下降, 而晶粒本身仍維持鈍態, 電位較高, 晶粒與晶界構成活態———鈍態微電偶電池, 電池具有大陰極小陽極的面積比,這樣就導致晶界區的腐蝕。
引起常用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的介質, 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氧化性或弱氧化性介質,一類是強氧化性介質,如濃硝酸等。常見的是第一類,下面列出常見引起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的介質環境。
常見引起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介質
在G. A. Nelson 編制的“腐蝕數據圖表”中列出了常見的引起奧氏體不銹鋼產生晶間腐蝕的介質:醋酸,醋酸+ 水楊酸,硝酸銨,硫酸銨,鉻酸,硫酸銅,脂肪酸,甲酸,硫酸鐵,氫氟酸+ 硫酸鐵,乳酸,硝酸,硝酸+ 鹽酸,草酸,磷酸,海水,鹽霧,硫酸氫鈉,次氯酸鈉,二氧化硫(濕) ,硫酸,硫酸+ 硫酸銅,硫酸+ 硫酸亞鐵, 硫酸+ 甲醇, 硫酸+ 硝酸, 亞硫酸, 酞酸, 氫氧化鈉+ 硫化鈉。
為了提高鉻鎳奧氏體不銹鋼容器抗晶間腐蝕的能力, 必須針對具體的腐蝕環境, 依據腐蝕機理, 首先選材時可選超低碳不銹鋼, 穩定化不銹鋼, 焊接時選用正確的焊接方法, 恰當組合上述幾種防止和控制措施,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不能單純依賴焊后固溶或穩定化處理。
標簽:
容大客戶服務熱線
17766358885






蘇公網安備 32020502000190號